现在主流的平面制版理论,通常凭经验先设定成品的总围度尺寸(人体净尺寸加宽松份),再用简单的计算分配至各部位,忽略了各区域服装造型的构成与多因素有关,混淆了尺寸构成的因果关系。
为例举现有衣身结构中,以成品胸围来确定袖笼宽的结构示意图。
注:正确的袖笼宽,为侧身区袖笼底线围,为了简单论述本题,设图中胸宽垂线与背宽垂线间横向的间距为袖笼宽。
尺寸分配,袖笼宽=胸围/2-背宽/2-胸宽/2。
设后中分割线在袖笼底线的撇量为A,设后身袖笼至下摆纵向分割线在袖笼底线的撇量为B。根据图2的尺寸分配,袖笼宽=胸围/2+A+B-背宽/2-胸宽/2。
胸围、背宽、胸宽相等,则两结构图分配的袖笼宽不等,它们的差为A+B。
为显示衣身侧身区位置的立体示意图。
分别过胸宽点、背宽点且垂直于人体中心纵剖面作纵剖面,构成中间的立体区域为侧身区。正确的袖笼宽,为侧身区袖笼底线围。
由于在侧身区的造型构成特点及与袖山的匹配关系(该关系在本人衣身书中有详细论述),服装侧身区必须的袖笼底线围的误差通常小于正负0.5公分内,否则即出现弊病。
A、B的量与后身区背宽至腰围的造型有关,与侧身区必须的袖笼底线围无关,即A、B的量不该影响袖笼宽尺寸的设定。
胸围、背宽、胸宽、A、B的量在变化,则两图中的袖笼宽也在变化。总的胸围成品尺寸,是由前、后、侧各区域的胸围尺寸之和,并且各区域胸围尺寸的构成与多因素有关,当某一因素在变化,总的成品胸围也在变化。各区域的胸围尺寸是因,总的成品胸围是果,不可颠倒。
在服装结构中,只有当各区域的构成因素不变,才可把该结构形式下总的围度尺寸按原构成格式分配至各区域,否则将违背因果关系,违背区域造型构成的法则,无法确定好各区域的必须尺寸,出现服装弊病。
胸围是如此,衣身其它的围度尺寸以及袖子 、领子 、裤子、裙子中的围度尺寸的设定都是如此。